当前位置:>
数字化校园环境中的校本教研方式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发布人: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08.10.13  点击次数: 3863  审核人: 李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数字化校园在朝阳区实验小学正式投入使用,对朝阳区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产生极大的触动,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思维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我校的教学教育中,时刻都能看到与数字化校园系统紧密结合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事件。教师在BlogBBS等信息载体上撰写自己的教学意见及看法,在线即时得到志趣相投者的遥相呼应,形成互动交流。这种互动交流是多向的,包括教师群体内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交流等。电脑班的学生把自己做题的过程,通过网络呈现到每个同学的电脑中,不仅可以展示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又可强化其它学生的思维训练。在电子白板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电子教鞭拖动屏幕上的虚拟教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在思维练习中,有哪些是凌乱的,有哪些是需要强化,教师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及练习,更正或巩固学生的思维过程。

众多新教育情况的出现,势必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在我们回顾整个教研过程时,因为数字化校园的介入,会对现有的校本教研方式的过程、手段和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校本教研方式。本课题研究如何在数字化校园基础上开展校本教研?数字化校园系统对现有校本教研方式产生哪些影响?如何优化现有的校本教研方式?会衍生出哪生新的校本教研方式,与原有的校本教研方式有哪些异同点?如何使数字化校园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益等。

(二)研究的意义

校本教研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解决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校本教研主要目标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课堂教学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落脚点则以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将校本教研作为工作、研究、学习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方式,既整合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也可成为推进新课程,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突破点。

    我们将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不断优化校本教研方式、过程或结构,或利用新的校本教研方式来解决我们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的手段,创造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逐步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的能力和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数字化校园环境中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既是在原有校本教研的方式基础上,寻找新校本教研方式,也探究如何发挥数字化校园产出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2、数字化校园环境中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发表评论。同时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把握国内外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科研型的专业教师。

     3、数字化校园环境中,不断优化、改善甚至变革校本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丰富学生的教学视野,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4、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校本教研,能激发校内各组织潜能并促进其发展,建立网络教研、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校本教研工作方式,通过构建主动发展学习模式、学科整合教学模式、师生发展性评价模式,使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的理念依据

1、发展思维的理论和实践

     1998年,原北京教育学院温寒江院长就提出了发展思维理论,倡导发展形象思维,在教学中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思维结合起来,把思维放在教学的中心,把握思维的特征,注重思维形成的过程,可以使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比较有趣。

2、本课题以新课标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具体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关注学校、教师、学生发展。

(二)主要研究内容

1、数字化校园环境中校本教研方式设计与案例研究。分析数字化校园环境中校本教研方式的现状,设计校本教研的研究策略,研究网络化教学、电脑实验班与电子白板教学等项目的教研方式。

2、数字化校园环境中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研究教研平台、作业系统、考试系统对教师备课、教学及反思的影响。

3、数字化校园环境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及时的反馈,使教师随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分析出学生思维形成过程的困惑、障碍,形成对策,促进学生思维向前的发展,形成能力。

4、数字化校园环境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然会对学校的各种发展因素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使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5、数字化校园环境的完善与发展研究。在使用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过程中,熟悉功能,摸索规律,提出对数字化校园系统新功能的构想,完善数字化校园系统。

四、研究方法及途径

(一)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注重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配合采用个案研究法、实验法、测量法、资料记录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将研究的视点“数字化校园环境”与“校本教研方式”结合起来,为促进教师的发展服务。主要思路:

开展合作研究,让不同学科或不同年级的教师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某些特定的教育现象,唤醒教师的提问意识和解题意识,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展开研究。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四巷36号  电话:64154368  传真:64154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