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垃圾与我们的环境》教学设计
发布人: 李军  发布时间: 2011.11.08  点击次数: 2668  审核人: 李军

 -发表于朝阳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分会首届论坛成果集

朝阳区实验小学  杨友恩

一、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它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源泉,用生活的事件来教育学生学会生活。依照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依照新课程理念,在本课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生活性,从学生现状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感悟等学习活动,引发儿童内心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体验,进而学会更好地生活。

在教学中运用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的教育。即通过价值观的建立改变其行为,它的指导思想是:使受教育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与健康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能够促进自身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将课程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结合,设计了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认识,感悟,内化,反馈于生活实际等,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增强教学实效性。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爱清洁保环境”中的主题一“垃圾与我们的环境”。主要组织学生在体验、探究中,感知垃圾与生活的联系、对环境的影响,在交流、体验中建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结合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因为学校、社会上的环境教育,环保宣传,学生耳濡目染,模模糊糊也有一些了解。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目前学生在“知”和“行”上差距较大,即回答问题都知道要保护环境,并了解其相关的方法,但不能形成一种心理自觉,不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去保护环境。尤其在现实的生活中,不会按照方法去做,这就表现出,孩子的行为意识没有确立,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较为淡薄,对自己的作用以及所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清。

孩子关注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家庭影响,很多孩子收集塑料瓶,易拉罐是为了卖钱,而并非环保意识,他们对不分类处理垃圾的危害不清楚,不了解垃圾自身的价值,还没有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所以导致行为的盲目性和不自觉性。

3、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根据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教学我采用了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讲授式、体验式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设计出观察生活,感受垃圾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活,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关注生活,学习垃圾分类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愿意在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

4技术准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磁力教具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垃圾主要由人类制造,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错放会污染环境,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垃圾的分类知识。

2、建立“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课前观察,信息收集,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垃圾分类的方法的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一些资料处理的方法,发现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垃圾的来源、危害、再利用的方法、分类的方法,引发学生对垃圾的关注,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知道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初步了解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方法。

难点: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情感。

六、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点:

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与健康意识,建立“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七、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课前调查自家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2、收集不同种类垃圾的危害资料。

教师准备:

1、白板课件。

2、收集垃圾危害、垃圾再利用、垃圾分类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

(一) 观察生活,感受垃圾与环境的关系

意图:通过两种不同环境的对比,让学生观察、体验在不同环境中的感受,以获得对垃圾与环境的关系的初步认识。

1、 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观察你家所在小区的环境。把这项课前调查作业放在了老师的博客上。你看了吗?谁来说一说你们小区的环境什么样?(学生点击自己的博客,展示自家小区的环境)

预设:(1)环境整洁      

你喜欢你们小区的环境吗?为什么?

并不是所有的小区都干净、漂亮,你们看看下面这个小区,环境怎么样!

你愿意在这个小区生活吗?为什么

(2)  环境脏乱

你喜欢你们小区的环境吗?为什么?

2、是什么使得那里的环境又脏又乱呀?            

小结: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垃圾与我们的环境这个话题。

板书:垃圾与我们的环境

 

(二)认识生活,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

意图:初步知道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了解垃圾的危害,激发学生减少垃圾污染的行为动机和欲望。

1、垃圾从哪来

意图:初步了解生活垃圾产生的途径。

(1)看来大家都不喜欢垃圾,但垃圾并不是自己跑出来的呀。它们是从哪来的呢?

(2)是啊!我们每家在生活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垃圾。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来说说你家经常会产生什么垃圾呀?

(3)像同学们说的废报纸、易拉罐瓶、果皮、吃剩下的口香糖等等这些人们废弃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生活垃圾。你家每天大约扔几袋垃圾?

(4)如果平均每个同学的家里一天产生2袋垃圾,我们班32名同学的家里一天就会产生64袋垃圾,全校呢,大约2000人,2000个家庭一天就会产生4000袋垃圾,全北京呢,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1.84万吨。如果堆在像咱们学校这么大的操场上,大约能堆满600个。

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2、     乱扔垃圾的危害

意图:了解乱扔垃圾、处理垃圾不当的危害,进一步感受减少垃圾污染的重要性。

(1)这么多的垃圾如果随便乱扔,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呢?

(2)看来不能随便乱扔垃圾。那怎么处理呢?

(3)讲述垃圾处理方法:填埋、焚烧。

(4)播放课件。

(5)小结:看来垃圾处理不当也危害我们的健康,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关注生活,学习垃圾分类

意图:明确怎样正确处理垃圾,初步了解一些垃圾分类与回收的常识,树立垃圾要分类的意识,培养良好行为。

1、那么怎样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对我们的危害呢?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4、刚才有同学说到垃圾通过分类可以回收再利用。是的,很多垃圾都能变废为宝。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猜猜看”。猜一猜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废弃物经过处理做成的?

5、学生活动:猜一猜。(课件)

6、小结:没想到吧,这些我们不要的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就能再次利用了。这样不但减少了污染,还把垃圾变成了再生资源。

    就像同学们所说的,少制造垃圾;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废物利用;垃圾分类再利用;这样做垃圾的数量就会怎么样?(少了)垃圾的数量少了,处理起来对环境的污染、对我们的危害也会相应的减少。

你们愿不愿意做个垃圾分类小能手呀?好,现在我们就来开展一个“垃圾分类我能行”活动。

大家注意观察了吗?现在北京街边的垃圾箱主要有几类?两类: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这样   其他垃圾的标志是这样 下面就请一名同学把这些垃圾放到相应的垃圾箱里。

7、一名学生到前面白板上操作。

8、哪类垃圾箱里的垃圾多呀?是的,人们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大部分属于可回收垃圾。也就是说大部分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但是,如果把这些垃圾混在一起,还是没法利用。怎么办?就需要把这些可回收的垃圾再进一步分类,那样利用起来就方便了。

现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6类垃圾箱,请大家把这些可以回收的垃圾分别放到相应的垃圾箱里。开始。

9、学生用电脑小组合作进行垃圾分类活动。

10、学生汇报。

11、少部分垃圾目前还不能回收利用。你知道有哪些吗?

12、生活中还有一些垃圾是有毒的。如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等。这些有毒的垃圾可千万不能乱丢,一定要把它投放到有毒垃圾桶里,这些垃圾是需要进行安全处理的。

现在上海已经采用红、黑、蓝、绿四色垃圾桶来分类收集不同垃圾,我们北京也开始在一些小区这样做了。(课件)

相信不久的将来,垃圾分类将会越来越细。垃圾会变成人类的朋友,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同学们,为了保护环境、维护我们的健康,很多人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了。咱班一名同学就发出了倡议。

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看后你有什么想法?今后你想怎么做呢?请大家登陆校园网,发表评论。开始。

13、学生上校园网看倡议并评论。(下图是学生在课上发表的评论)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垃圾从生活中产生。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如果回收再利用,就可以变成新的资源。为了保护我们优美的环境,为了我们健康的生活,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小事做起,少用一次性物品,一物多用,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好吗?

 

板书设计:

分类处理    污染

  资源      垃圾与我们的环境

↘ 危害

九、学习效果评价

本节课主要运用设计的课堂活动评价量规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一般

需要努力

参与状态

对课堂内容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独立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情感交流。

 

 

 

 

参与质量

积极参与活动

 

 

 

 

能从不同层面领悟道理,提升认识。

 

 

 

 

师生、生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

 

 

 

 

 

十、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凸显课程的生活性特征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创设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参与的活动中体验感悟。

2、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在教学的始终

本课在教材中是引导学生了解垃圾从哪里来,垃圾分类、再利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环境素养。在可持续发展中也有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现状及社会存在的问题,我发现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并不单单只是学习分类等,其中要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形成一种价值观,一种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而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中,提倡“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所以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设计中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到品德与生活教学当中,提出垃圾的资源性,了解垃圾的价值,通过价值观的建立改变其行为,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与健康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能够促进自身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将可持续发展中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一理念渗透到课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实效。

本次课后对所授班级学生行为进行实践行为考察,(教师不告知学生目的,让学生做事)结果见下表:

考察行为

节约能源学生百分比

不节约能源学生百分比

洗手(要求用香皂)

打香皂时关水龙头占95%

打香皂时不关水龙头占5%

上操关灯

100%

0%

废纸回收

100%

0%

废电池回收

100%放入废电池回收箱

0%

通过调查表明,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和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相结合,确实能帮助指导学生改变自己的行为。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自身的价值观念,从而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道德素养,提高了学生的生态环境与健康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四巷36号  电话:64154368  传真:64154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