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于浩 浅析如何以花式篮球形式建设小学篮球校本课程
发布人: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08.10.14  点击次数: 803  审核人: 系统管理员

 

摘要:校本课程是学校经过长期的努力所追求和达成的结果,是学校的课程理念成为了课程的实践,是学校的现实资源转化成了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因素。校本课程的真正形成,有赖于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只要开始建设了就有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避免了老教材内容简单而操作化,和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的弊端。

一、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直接影响到校本课程的建设及其成效。校本课程不同于本校课程,本校之“本”仅是人称指代,意为“我”或“我们”。本校只是确定了学生校正在使用或实施的课程,没有确定学生校课程的性质。本校课程可能是在多种课程中选择了一种;也可能是以借鉴为主,也有自己开发和构建的成份;也可能主要是自己开发和构建的,即校本的。校本课程之“本”是对课程性质的限定,意为基点、基础、出发点,也可引申为条件、现状。因此,校本课程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的课程。校本课程应该充分的挖掘学生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应充分的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应充分的关注特定学校的学生及教师的发展状况。校本课程追求的不是要有自己的课程,而是要有适宜于自己的课程。适宜性是校本课程的最根本的特性。校本课程应该适宜于特定的学校,更应该适宜于特定学校中的学生。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努力建设校本课程,但真正形成校本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见。这不是说校本课程高不可就,而是说明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的过程。以下是我校以篮球为校本的课程建设情况:

二、我校篮球校本课程的参与人员及学习环境

1、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

2、学习对象及人数:

    我校篮球校本课程建设主要针对本校的住宿学生,以2002年9月以及2003年9月入学的学生为主。2002年9月入学学生的参与人数:24人,2003年9月入学学生的参与人数:32人。

3、授课教师:

    我校住宿体育教师

4、学生情况:

    住宿生早7:00——17:30和走读的封闭班学生作息时间一致。学生在结束一天的学习之后,晚上进行篮球课程,对学生是一个身心放松的过程,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

5、篮球校本课程时间:

    时间为每周一、二晚六点至七点半。

6、场地、器材环境:

    篮球基础设施全面。我校拥有2块标准篮球场地(室外场),由照明灯。若干辅助的、不同高度的篮球板和篮筐,以及保证70人同时进行学习的篮球。

7、天气、气候情况:

    每个学年度第一学期气候逐渐寒冷,日照时间短,天气干燥、趋于寒冷。

    每个学年度第二学期气候逐渐炎热,日照时间长,天气湿润、趋于炎热。

三、以花式篮球形式为篮球校本课程建设的建设思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本着能持久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从篮球运动本身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出发,让每一个学生从娱乐、竞技、健身、教育性和学习意识等多个方面,来全面了解篮球运动的方法,体验篮球运动的快乐,接受篮球文化的熏陶。

1、学习主题:

花式篮球:花式篮球的世界观就是“年轻”、“动感”和“自由”,是以年轻人喜欢的风格为主。并伴着“Hip-Hop”形式的强烈、动感音乐。

2、重点: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3、难点:满足个性差异和能力不同的学生的体育需求。

四、篮球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

1、运动参与:乐意欣赏和参与各种篮球比赛和表演,并能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篮球技术动作,展示自己的篮球技术。

2、运动技能:知道篮球运动的多个术语,了解篮球比赛的方法与规则。使大部分学生掌握篮球运球、传球、投篮等多种运动技能,以及利用和使用基本战术和篮球规则。

3、身体健康:知道篮球运动的健身价值,并在篮球运动中,发展灵敏协调、力量素质和速度、平衡能力。

4、心理健康:在篮球运动和游戏中表现出自尊与自信的行为,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敢的意识。

5、社会适应:在篮球运动中学会适应规则与他人合作,表现出对对手的尊重和关爱。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能力。

五、篮球校本课程建设的课程内容

1、视频欣赏

小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表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街舞风雷》,这是一部具有Hip-Hoop风格的“街舞篮球”影片。“街舞篮球”是花式篮球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让学生感受那舞蹈般的篮球动作的同时,学生兴致颇高,各个激情澎湃,摩拳擦掌,趋于表现。《街舞风雷》使学生们增强对篮球用火热的激情。

2、动感篮球

影片中Hip-Hoop风格的音乐节奏感强烈,篮球高手结合音乐的节奏进行篮球动作。教师对学生在平时体育课的课堂学习中也有过节奏意识的培养,如跑步、呼吸等,很大程度上都是让学生体会如何做到节奏一致。在篮球方面,也只是在高、低运球方面通过运球高度的变化,让学生体会节奏的变化。在篮球校本课程中教师设计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受环境限制不易开展的“节奏拍球”。“节奏拍球”从自主拍球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听鼓声节奏拍球,最后发展成为跟随DJ音乐进行节奏拍球。使学生逐步感知运球的节奏变化,感受节奏的动感激情,体会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同时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

在节奏拍球的基础上,通过对环绕、旋转、抛接等“花式篮球”基本动作的模仿,结合一些简单的组合变化,进一步体验“街舞篮球”中的激情与魔力。通过“花式篮球”形式的教学,将篮球动作与舞蹈艺术相联系,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从而把喜爱音乐、舞蹈的学生,从自我需要的角度出发,来参与篮球活动,也提高了篮球兴趣。

3、篮球高尔夫

篮球运动是通过不断进攻、不断得分取得比赛的胜利。投篮命中能够让投篮者感受到篮球运动的快感。学生当然很热衷于投篮练习,每当投中时也满怀欣喜,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北京的冬季日照时间短,当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时已经夜幕降临,虽然有照明设备,但效果并不好。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视觉感受不佳,投篮成功率下降,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教师通过采用劳埃德·伯西瓦尔的盲投练习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看似不利的环境转变为有利环境。

    通过盲投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而且营造了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气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题情绪,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学生在篮球校本课程中体会盲投次数的不断增多,学生的兴趣也相对趋于平淡。于是教师引入“篮球高尔夫”的练习方式。教师让学生按以高尔夫球“击球进洞”方式进行投篮练习,并根据不同远度“中篮”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中篮标准”投篮次数(杆数)。1杆——3秒区域内,2杆——2分球区域,3杆——3分远投区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体验篮球运动中所蕴涵的激情、魅力,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魔术手套

北京进入11月份,篮球校本课程的时间又是在晚上,气温相对较低,身体没有充分活动开之前,手感觉有些不自如。教师为了不让学生的手被冻得麻木而影响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把普通的手套赋予了神秘的面纱,成为“魔术手套”,并让学生体会“魔术手套”的作用。教师让每个学生带好手套,作用是对手起到保暖的作用。同时在手套外面再带一副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手套。由于塑料手套比较滑,所以在练习时相对增大了难度。当活动充分,身体各部位趋于温暖之后,摘掉两副手套,由于摩擦了增多,手指活动充分,学生会感到做相同的练习比刚才要容易多了,学生增进了自信,提高了兴趣。这就是“魔术手套”的威力。

5、街头篮球

教师把“街舞篮球”带给学生,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篮球知识,模仿“街头篮球”的情景,组织一对一的“单挑”和“三人制”篮球斗牛活动。感受全新的运动时尚,体验“街舞风雷”的激情与等待,领略篮球运动和音乐舞蹈结合的最高境界,演绎自我的风格,放大个性真情,张扬本性!

六、对于篮球校本课程建设的评价

1、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

在篮球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尝试用形成性评价,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增强进取心。通过运用终结性评价,建立学生的篮球意识、行为习惯,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合作意识及交际能力。

2、独立性评价与创作性评价

篮球校本课程建设中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差异和进步及努力的程度,通过动感篮球和街头篮球加强对学生学习锻炼的独立性、创作性等评价。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课外自学掌握更多的篮球技能并进行评价,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意识与习惯。

七、篮球校本课程建设的建设效果

在我校的篮球校本课程建设中,利用了花式篮球的趣味性弥补传统篮球技术练习的枯燥乏味,同时也通过花式篮球的特性,让更多喜欢篮球的学生能够在花式篮球中磨练篮球的基本功,做到人人运动、人人快乐。学生还能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次实践活动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校本课程。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四巷36号  电话:64154368  传真:64154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