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立君 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研究--北京市郊区两所小学的调查与分析
发布人: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08.10.14  点击次数: 720  审核人: 系统管理员

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研究——北京市郊区两所小学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小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尤其是身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这个大目标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是有重要意义的。

 

1.前言:

兴趣是点燃人类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真理的动力。体育兴趣是学生积极从事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它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双边活动。但长期以来人们的体育意识淡薄,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阻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小学生对体育“望而却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学练兴趣,对体育教学质量的促进乃至其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

本文针对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不明确上体育课的意义,对体育课的目标和体育课的功能不甚了解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对北京市两所小学进行对比,来探讨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的有效办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为北京市郊区小学在校部分男、女学生。每校各100人,分布在不同的年级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查。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综述法:收集并阅读有关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著作、资料、报导、学术论文等。

2.2.2 访谈法:走访调查学校,跟在校学生进行交谈,了解有关体育课兴趣的状况。

2.2.3数理统计法:将调查所得的数据输入excel系统中进行统计。

2.2.4问卷调查法:对调查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9份,其中有效率达94.5%。对调查结果按常规数据统计分析。借鉴他人的一些研究成果作为基础。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校重视体育程度与学生体育兴趣

经研究发现部分学校领导过于重视文化课,对体育重视比较少,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学生在学校时间又占绝大部分,因此学生的活动主要以校方的政策、方针为主,学校的体育政策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有关,也与学校体育课的开展情况有很大联系。

通过数据得知,小学生认为影响学生体育课兴趣与学校重视体育程度有很大关系。其中有148人选择学校重视程度决定体育课兴趣,男女综合指数超过一半,说明学校普遍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部分学校领导过于重视文化课,对体育重视比较少。造成体育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缺乏敬业奉献精神,产生消极情绪。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导致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所以学校的领导不应该让思想仍停留在追求“升学率”上,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体育认识,充分发挥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氛围。

3.2学生对体育运动及体育课的兴趣状况

 

表1:小学生喜欢体育运动的状况调查表

          男    人数     百分比(%)   女      人数     百分比(%)            

喜欢             82       83.6%                  75       82.4%   

不喜欢           2        2.2%                    3        3.3%

一般             14       14.2%                  13       14.3%        

总数             98       100%                   91       100%

 

学生的直接体育需求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而想探究(学习)后参与的一种愿望(需要)。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育需求,就会对其渴求学习和参与的体育活动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便显出极大的学习参与热情。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是感兴趣的,男女生的兴趣状况差异不明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女生的比例大于男生。

3.3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兴趣情况

表2:受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调查表

内容    人数   田径    球类    体操   游戏    武术    舞蹈      健美操   

男      98     22.8%    67%     8%   56.5%    9%      11%        35%

女      91     11.5%    48%     6%    49.8%   7%      38.8%       46%

调查表明:体育课的内容会影响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由于性别、生理上的不同,选择的上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女生多倾向一些柔韧性、健身性、趣味性和艺术性方面的运动项目,男生则倾向于竞技性、表现性、竞赛性较强且有一定运动量的运动项目。球类、游戏、健美操分别高居榜首,应与高年级小学生青春期想得到异性关注心理有关。同时球类运动有较强的技术,玩得好的同学在同学中也很有地位;有的学校学生还只愿打篮球,这些都是球类运动比例偏高的原因,而健美操特有的一种美感,适合于女孩子,这也是女性比例偏高的原因。

3.4学生厌烦体育课的原因

表3: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调查表

性别                        男                          女

                      人数        %          人数        %

教学内容陈旧           63        33.3         79       41.7%

学习时间紧、压力大     70        37%          85       44.9%

体育课运动量大、太累   108       57.1%        80       42.3%

器材少、场地小         102       53.9%        98       51.8%

教师教学方法死板       66        34.9%        16         8%

受家长影响             72         38%         64        33.8%

身体素质不好           27        14.2%        52        27.5%

教师素质水平有限       67        35.4%        86        45.5%

 

3.4.1 体育内容教学方法呆板、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

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太强,忽视了同学对新事物的求知欲望,一味的要求学生服从自己,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的更换年代久、教材内容大多数还是以田径体育项目为主,但田径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要求高、重复多,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失去了掌握动作的求知欲,从而影响了对学习的兴趣。

在新授内容上,现有教材的课时安排不能让大多数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造成学生逐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渐渐失去学好体育的信心。

3.4.2学生功课多、压力大、活动的时间少

文化课的功课太多,使很多小学生没有空闲的时间去从事体育运动,他们的时间被课余指导等活动占去,即使有室外课的活动也有很多被其他任课教师剥夺。

3.4.3教学设备差、人多场地少

场地、器材和时间因素是制约小学生开展余下体育的主要因素,21世纪小学生要求是比较高的,他们要求余下体育应具备健身性、娱乐性、多样性、人文性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学中如果缺乏必要的活动空间和器材设备做保证,学生的练习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在贫乏、单调的活动条件下,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3.4.4教师自身素质不强

教师教学忙于应付考试,片面追求达标率和升学成绩而忽视体育教学育人的目的,忽视对体育新理论、新知识的掌握,终身学习意识不强。久而久之,形成了体育教师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

体育教师较少从育人的角度规范教学行为,而以竞技技术为主的教学使体育教师竞技技术教学强于对体育活动、意识培养方面的教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研究不够,业务水平停滞。

心理素质不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育教师从教的基础。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体育教师的地位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较多,部分体育教师切身利益受到不公平对待,使他们变得焦虑不安,烦燥易怒,人际关系紧张,加之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修养意识不足,体育教师心理不够稳定。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育课教学方法呆板、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其表现为以田径项目为主,练习技术难度大,重复多。球类、游戏、健美操类等倍受小学生喜欢的课程往往得不到体育教师的重视。

4.1.2应试教育环境下,体育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未被充分认识,部分体育教师切身利益受到较大影响,使得他们心理不够稳定,修养意识不足,教师素质不强。

4.1.3学生功课多、压力大、活动的时间少。尤其是面临中考的初三同学,学校、家长、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压力让他们在体育课上无所适从。

4.1.4教学设备差、人多场地少等因素。体育活动空间、教学器材、场地是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只有保证体育设施的完善才能促进同学们更好地投入到体育课中来。

 

4.2建议

4.2.1学校领导的观念

学校的领导不应该让思想仍停留在追求“升学率”上,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体育认识,充分发挥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教学的环境与条件,购齐必要的体育设备,搞好场地建设,使学生和教职工有一个良好的体育实践环境。

4.2.2调动参与,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运动能力有高有低,他们的爱好和兴趣程度也不一样,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努力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这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4.2.3教师的观念

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角色”换位,教师从“主宰”转为“服务”,关注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给学生留有自主学练的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同时要体现“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因人而异,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4.2.4家长、学生的观念

家庭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对孩子一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家长对于健康的观念,对事物价值的取舍,家庭体育环境,家庭体育活动开展状况等因素都对家庭成员的体育观念产生影响,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

社上至今还流传着“搞体育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要改变这种偏见,那么作为教师要让家长和学生真正了解到体育对人体的益处,特别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最好阶段,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身体会更结实,少得病,有精神,就能促进学习。

4.2.5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在体育课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通过游戏引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用游戏衔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合理地利用游戏,使游戏为教学服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实现水平目标,这是我们应该很好研究的问题。

4.2.6设疑问难,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孙成福《体育锻炼对学生文化学习影响的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2第三期

[2]刘玉海 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3]王洪波《调动学生体育课学习积极性》中学体育网  2005年版

[4]赵建林 动机的认知理论在大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4).

[5]杨宏伟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及其培养   体育高教 1996,(2)

[6]陈礼  《新课标的实施》 体育师友 2000第五期

[7]沈晓旺论体育兴趣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5)

[8]王洪波 调动学生体育课学习积极性刍议  中国体育资源网 2006(8)

[9]于学清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山东体育科技,1998第20卷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四巷36号  电话:64154368  传真:64154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