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求学校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最核心的环节。我们要想减轻学生负担,就必须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形成高效课堂,实现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倡导、研究、生成高效课。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学环境也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数字化校园的建立,为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和视角,也对我们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堂结构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数字化校园是人们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效率为构建的,其功能与作用得到了人们广泛认可。那么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效课堂的教学要素、习惯培养、教学模式等必定得到充实与完善,课堂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挖掘,高效课堂中的"高效"一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数字化校园作为近十年的新鲜事物,得到人们的重视,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我校于2008年构建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以教学管理为特色,其先进性得到了教育部等单位的肯定,获得了国家专利权。但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国内外研究高效课堂却是一片空白,鲜有先例。我校计划开展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充实高效课堂的各环节与要素,提高老师科学实施课堂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为教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
二、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试图从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对高效课堂理论进行实践性的探讨,摸索出高效课堂的模式,从而为小学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研究,并形成具有一般规律性,且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理念和结论。
(二)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以人为本,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来研究当前的教育问题,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构建生气勃勃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信心,培养学生自控能力。
2、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建设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教师。本课题在研究与实践的同时,注重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组织才能和管理技巧高超、人格素养健全的教师队伍。
3、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学校开发与拓展数字化校园的功能,有利于强化学校在"现代"方面的办学理念,有利于实现学校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课题组负责人陈立华撰写的论文《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发表在2009年第8期《北京教育》的期刊中,然后被收录到全国权威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中www.cnki.com.cn。在2010年8月中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中,陈校长提出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强调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细化到可以得到每一个孩子具体到哪个知识点有问题的数据。最令人满意的是系统提供个性化"错题本",并对其中的题目做知识、能力分析,自动提供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设定个性化的练习题。
我校有9名教师利用电子交互式白板技术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其中撰写的论文或案例,被收录到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交互白板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一书中。
我校有5名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或借助数字化校园环境,化解教学重难点的论文和案例分别收录到《北京教育学院学报》中,和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化解教学难点,教学每一个学生》一书中。
另外,我校有百余篇关于解决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论文在国家、市、区各类级别的论文征集中获奖。
(二)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是陈立华同志,破格评为中学高级老师,现任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她师从著名教育学家马芯兰教师,多年从事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小学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专题研究和课程评价方面成绩显著。陈立华同志工作二十余年,在此期间,获得到大量的"教学荣誉称号",有三十余篇论文在区、市、国家评选中获奖,或者在各类期刊杂志中发表。同时也参与多本著作的编写工作,也曾主编过专著,如《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马芯
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也主持过多项国家、市、区课题,获得丰硕成果。
本课题由陈校长负责,以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为主要研究基地,组织全校行政干部及组长进行相关研究。这些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5岁,学历为大学本科,全部为朝阳区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不但年富力强,而且在学科的教学与实践管理中具有较强的实力。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学校在2008年就已成功的构建了数字化校园系统,经过3年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师能熟练使用环境带给我们的各种功能,并有效地利用到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并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一定提升。由于我校也组建了笔记本电脑班,学生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能够满足教师的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
我校一直强调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对相关内容的课题研究一直非堂重视,不遗余力地支持课题开展的各项研究工作,能满足课题在人员、资金、设备等多方面的要求。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数字化校园: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我校创建的数字化校园以教学管理为主,包括基础数据维护系统、试题管理系统、作业诊断系统和考试分析系统。它把教师与学生的所有教学信息数字化,进行初步的整理、统计与分析,为不同类别的群体(包括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和家长)在做决策时,提供参考数据。
(二)高效课堂: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五、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熟悉高效课堂的内涵、目标及要素,把学校关注有效性教学的视角提升到高效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符合学校特点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模式,为教师组织高效课堂的教学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全国和北京市具有同等条件的小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关注自身课堂管理行为,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确保三年内,我校的教师队伍的水平再次得到提升。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积极向上、乐于参与的和谐发展的健康人格,为学生的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陶冶师生情操,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二)主要研究内容
1、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效课堂的案例研究。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环节很多,如导入、演示、课件、讨论、作业等等,我们都需要对它们进行高效的尝试与研究。
2、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及评价机制建设研究。在新的背景下,学校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及评价势必有新的突破,充实原有的管理机制,建立一套评价高效课堂的指标体系。
3、教师专业成长与建设高效课堂关系研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专业成长与高效课堂存在紧密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4、高效课堂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高效课堂的促进下,学生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及品质等非智力因素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5、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效课堂在内容、环节及时间的分配上会有所调整,形成新的授课模式。
六、研究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收集相关课题信息,多方论证后成立学校课题组,确定成员分工及具体研究内容,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
(二)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4年2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目标实施,总结提炼。这一阶段将从多个子课题入手研究高效课堂,及时做好调整。成果形式:案例集、课例集等
(三)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9月)
整合资料,形成成果,做成果鉴定。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研究工作报告等
七、研究方法设计
(一)文献资料法。通过学习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现状及趋势,研究借鉴相关的实践经验,提高对本课题相关问题的认识,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二)行动研究法。在校内进行选点试验,在实践中研究策略,在研究中策划实践,并在教育实施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
(三)调查法。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对影响课堂教学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调查,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为课题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文字资料。
(四)总结法。对每个阶段都进行总结,用阶段性研究的经验为后面的研究提供指导,使课题的研究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八、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
研究时间 |
阶段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1 |
2012、1-2014、2 |
高效课堂课例集 |
光盘 |
李颖 |
2 |
2012、1-2014、2 |
高效课堂论文集 |
论文 |
张琪 |
3 |
2012、1-2014、2 |
高效课堂案例集 |
案例 |
魏淑娟 |
4 |
2014、3-2014、9 |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小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李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