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问题:
一、干部深入一线,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还不够。
表现:对教师的需求了解不及时,指导不到位。多以忙于事物为由,工作指导、反馈、跟进不够,造成简单化。
原因:一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意识有淡化倾向,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化,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不扎实。
二是还没有真正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深入一线了解教职工所思、所想的真正需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到位。以事务性工作多为理由,错误的认为,先抓紧完成眼前的任务,有时间再去联系服务群众,没时间就算了,放松了要求。
三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扩大,人员的增多,有时关注的范围不够普遍,尚未做到在教师最需要的时候,排忧解难,送去关爱。
四是缺少听取群众说心里话、道烦心事、讲真想法的主动性,尚未做到思想上与群众近距离接触。
目标:1、增强宗旨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
2、强化干部管理能力。提高干部综合素养,强化党员宗旨意识,主动服务群众,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整改:
1、完善党员与群众的谈心机制,引领党员定期主动走进群众,沟通交流思想,虚心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2、健全党员与群众“结对子”机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合理安排时间,深入一线,调研指导。
4、定期进行干部管理的个案分析或经验分享。每周班子主要成员在校务会上进行工作汇报,沟通和研讨一些典型工作案例,从而掌握一些工作技巧。
5、聘请专家对干部进行培训。聘请一些长期工作于一线的领导干部来校指导与培训干部工作,
6、健全传帮带机制,促年轻干部成长。同时开展各校区巡视工作,交流各校区工作亮点,促工作的提升。
7、强化责任意识,杜绝官僚,增强党性修养。
在政治思想和工作态度上,走在群众的前列,杜绝官僚主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即:带头作用(处处做表率,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骨干作用(在各项工作中挑大梁,担重担,创一流业绩),桥梁作用(密切联系群众,使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和党组织凝聚力。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8、以情感凝聚情感。干部首先充满对教师的关心、爱护、尊重的情感:思想上关心引导,工作上敢压重担,业务上培训指导,生活上帮助照顾,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增强团队协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年轻干部按照换位思考、彼此倾听、真心实意、共同进步的原则,改进工作方法。着眼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强调开展务实管用的服务,让服务接地气、受欢迎、可持续。要求班子成员由工作的布置下达转变为“教师困难时伸把手”、“班级学困生及个性特点学生帮扶”、“在具体工作的共同参与中了解教师”等具体深入的方式,理解密切联系群众的内涵,增近与教师的“血肉”之情。
9、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相信依靠群众,凝聚发展的力量。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帮助教师成长,浸润人文关怀。教师自主研发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选修课程,尊重教师的参与欲望和创造能力,满足教师成功的愿望。
二、工作的整合力度欠缺,部门间、校区间的沟通协调不够。
表现:工作有时交叉、重复性、集中开展,造成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更影响了效益。 四个校区之间的沟通协调还不够密切,特别是临时性的工作,以本校为标准,对其它校区的具体情况考虑较少,因此在协调工作时,给予其它校区较大的压力。在面对工作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协同步调。
原因:一是存在主观行政意识,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淡化,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二是领导班子的组织协调、沟通艺术、专业引领等综合素养的提升力欠缺,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
三是个别领导干部的业务能力还需提升;
目标:1、加强学校各部门工作的整合与协调,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2、进一步提升干部的业务素养和管理的效能;
整改:
1、明确职责,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及分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2、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行政例会、全体教师大会备课制度。定期召开行政会或校务会,沟通部门之间的工作,事先协调好需要整合协调的事项内容,整合与优化工作。做到提前预设,主题鲜明,用时把关,评估效果,能整合的,能缩小范围的,是否简洁高效等细节均列入备课范畴,避免在实施过程中的重复或撞车现象。
3、强化各部门和各校区的沟通意识,制定每周一校区的行政会和每周五各
校区领导集中开会的制度,加强各部门及各校区的沟通协调能力。
4、强化校长办公室的工作职能,及时传达、反馈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时收集各校区的工作情况,向校长汇报。
5、主要负责人重点落实部门月重点工作计划的协调与整合,统一调控,避免重复与交叉,提前预设,精心安排。
6、行政干部跟踪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沟通和协调工作中的问题及矛盾。
7、加强干部培训,强化指导,夯实能力,提高管理的效能。
为干部搭建更高层次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从而增强和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夯实服务本领。加大对各部门落实工作的指导、检查、监控、反馈的力度,尤其是特别关注重点部门、个别干部的指导与监控,提升业务能力,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为教职工服好务。
三、对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力度不够。
表现:存在对于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成长的需求调研不足的问题,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有一定规划但落实及效果的评估不到位。
原因:一是对人才持续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未到位。
二是对于各年龄段教师的特点、专业成长、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分析不够到位,尊重差异,分层培养,个性化培养等队伍管理人性化的举措有待于探究和实践。
三是重形式,对培训内容和实效性及效果的关注不够。
目标: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整改:1、分学科、按专题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年教师培训。一是根据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请专家进行通识培训;二是按学科进行专题系列培训;三是针对一个组、一个学科、一位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跟踪具体指导。
2、教学部门及有经验老教师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力度。
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战斗力,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班子成员及党员中的名师,每学期为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指导报告,在课程改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引领教师,服务教师,使之成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有力抓手和凝聚队伍的有效手段。
3、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并通过调研与分析,我们将教师群体分成了3个部分进行培训工程。
一是新教师快速入职工程,主要针对新入职和新调动的教师,聘请组长和优秀班主任进行集中讲座和培训。
二是组长成长工程。组织教育、教学、后勤等不同的部门对组长这个群体进行不同主题的集中培训,每月一次。组长的管理能力逐步提升。
三是老教师中坚力量工程。每2月培训一次,组织老教师进行培训,明确他们对新教师的带动和组长的支持作用。
4、激发教师内动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特别将学校管理理念、学校文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思想情感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并畅通沟通的渠道,关注教师的情绪变化,及时做好思想工作等。
|